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理论学习>>正文
 
求真务实 真抓实干,奋力推进南华大学高质量发展——校长张灼华在学校四届五次教职工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9-04-03 09:59 校长 张灼华 




各位代表、同志们:

根据会议的安排,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报告行政工作,请予审议。

一、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学校建校60周年。一年来,学校党委、行政带领全校教职员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一基三实、一路三建”发展思路,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聚焦“十大目标、十大改革、十大民生”,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学校提质升级,解放思想,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突破,社会声誉不断提升。

(一)坚持党的领导,全力做好省委巡视与巡视整改工作

1.主动接受省委巡视。学校主动接受了省委第九巡视组3个月的巡视工作,成立了接受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分工,细化了工作职责,认真履职,辛勤工作,加班加点,圆满完成了巡视组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2.完成了巡视整改任务。学校高度重视省委第九巡视组的反馈意见,成立了巡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巡视整改督查工作领导小组。在巡视整改期间,学校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制订了巡视整改工作方案,细化分解巡视反馈的问题,研究整改措施,明确责任领导、牵头(配合)部门、整改时限,建立了整改销号台账。学校召开了7次巡视整改工作推进会,确保“条条要整改、件件有着落”;建立和修订完善了263项制度文件(其中学校本部44项,四所附属医院219项),所有问题已按整改要求整改到位。

(二)坚持以本为本,人才培养体现新成效

1.加强了本科人才培养。印发《南华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方案》,抓实审核评估整改工作。制定《本科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工作方案》,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专业课程建设卓有成效。制定并实施一流专业建设方案,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完成了5个专业(资源勘查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安全工程、护理学专业)的教育部专业认证、2个新设专业(车辆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的省教育厅评估;在2018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我校英语专业评价为A类,在全省排第5名。会计学专业评为B类,在全省排第8名;全年有7位教授当选为教育部高校教指委委员获2018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全年确定140名教师为南华大学放心课程教师。

教学条件不断改善。全年安排6000万元用于改善教学条件。申报了6个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实验室建设专项项目,获批1600万元建设经费。获省级创新创业教育中心4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基地4个。获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4个。建立了长株潭、长三角、珠三角教学实践基地。

教研教改不断深入。获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12项(其中重点项目3项)。获省教育厅教研教改项目39项、省社科基金教育学专项1项。

2.提升了研究生教育水平。学位点建设成绩突出。全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临床医学、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5个(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设计学、外国语言文学、哲学、数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个(翻译、公共管理、药学、应用统计),学位授权学科再次实现跨越式发展。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持续深化。全面落实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5+3” 培养模式;获省级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3个、省级研究生教研教改项目13个(其中重点2个)、省级科研创新项目76项(其中重点项目7项,一般项目69项);获省优秀博士论文2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8篇。

生源质量不断向好。2018年录取研究生1388人,第一志愿上线考生1032人,录取697人,占52.13%。在临床医学专硕、会计学专硕单列部分硕士研究生调节计划,用于在部分招生学院(医院)接收上述两个专业的优秀调剂考生,得到了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

3.学生竞赛亮点纷呈。本科生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获全国一等奖2项,其他各类竞赛中获国家级竞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11项,省级竞赛一、二、三等奖分别23项。研究生参加全国MPACC学生案例大赛获最佳创意奖1项、优秀案例奖1项,其他各类竞赛中获国家级竞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省级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

(三)坚持科技创新,服务地方彰显新作为

1. “双一流”建设深入推进。学校被认定为湖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B类),核科学与技术被认定为湖南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安全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被认定为湖南省国内一流培育学科。获批“双一流”建设经费资助5530万元、国防特色学科建设项目5170万元。临床医学学科进入全球排名前1%且排名继续上升(全国排名57位),化学学科已接近全球排名前1%(潜力值为0.974)。

2.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全年新增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13个。其中成功获批“核能与核安全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建筑环境气载污染物治理与放射性防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科研平台2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2个、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湖南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湖南省众创空间1个、南华大学健康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中心省级科普平台1个、衡阳市重点实验室9个、衡阳市众创空间1个、衡阳市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

3.科学研究捷报频传。2018年学校纵向立项经费3700余万元,横向科研项目合同经费2850.46万元(同比增长27.68%),获授权专利165项(同比增长33.1%);SCI/EI/CPCIS等收录论文275篇。在自然科学领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8项(其中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24项(立项数全省排名第三,省属高校第一)、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省“湖湘青年英才”支持计划项目2项、湖南省临床医疗技术创新引导项目社会出资单位3家、生态环境部科研项目2项;在社会科学领域,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3项、省社科基金会项目16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省社科重点马院专项5项、省社科联合成果评审委员会项目15项、其他省厅级项目27项。2018年,获湖南省科技奖励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位列全省高校第七、省属高校第四),实现了我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的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新突破。

4.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与行业产业能力显著增强。实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3项,成果转化经费达305.6万元。完成全国技术合同认定登记4项,经费601.686万元,实现了零的突破;与浙江省上虞区和诸暨市、广东省东莞市桥头镇、长沙等地签署产学研用合作协议,成立了上虞高等研究院、诸暨创新研究院、东莞协同创新研究院和长沙创新研究院,形成了“三基一窗”(即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实践与就业的重要基地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的战略格局;与中核集团、中核环保有限公司等签订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5.精准脱贫工作成效明显。组建驻村帮扶工作队进驻涟源市古塘乡申家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全体校领导多次分批率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申家村开展“一进二访”;发挥学校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和消费扶贫优势,累计投入资金500多万元捐建申家村综合服务中心等7个扶贫项目;申家村“脱贫摘帽”和27户贫困户脱贫等年度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实现,得到娄底市委市政府脱贫验收组的高度肯定。

(四)坚持深化改革,师资队伍展现高素质

1.实施了新一轮机构改革。实行了大学科、大科技、大教务、大思政管理体制。组建了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务部等9大职能部门,确保教学、学科、创新创业及人力等资源的高效配置;组建了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建筑学院、衡阳医学院,药学与生物科学学院更名为药学院,部分教研整体并入新组建的学院,整合了教学院部资源和人力资源。

2.深化了人事及分配制度改革。深入开展定岗定编工作。强化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实行了教师分类考核管理;初步完成了学校第三次岗位分级与聘任工作的前期工作,持续推进校院两级管理;全面推行目标管理,签署2018年度校院两级管理目标责任书,实施目标管理考核、绩效二级分配;完成了学校二级单位的岗位聘任、分类考核、结算工作。

3.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学校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引进与培养,全年引进高水平拔尖人才16人(其中全职引进中组部青年千人1人,引进外籍优秀教师1人),新入选 “百人计划”人才2人、“湖湘青年英才”2人,新增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3名、新增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9人、二级教授6人,评选出首批船山人才51人;加强了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1人、全年国内访问进修33人、出国访学22人、攻读博士42人;加强了师德师风建设,评选出校级 “十佳优秀教师”10人、“十佳优秀教育工作者” 9人。

(五)坚持医教协同,医学教育呈现新气象

1.推动了医学教育发展。学习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有关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文件精神,印发了《南华大学关于深化医教协同加快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深化医教协同。组建了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统筹协调医学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进一步完善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成立了湖南省医学教育质量评估专业委员会、毕业后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

2.加强了附属医院建设。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稳步实施精准医疗服务,加强了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功入选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全国仅74家高校附属医院入选)、同时获批国家普通外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印发了《南华大学关于附属医院进一步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基本规章制度的意见》《南华大学附属医院内部审计管理办法》等文件,建立健全附属医院基本规章制度,加强了医院廉政建设;与长沙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医教协同战略合作协议,附属长沙市中心医院正式揭牌,深入推进了医教协同,实现了南华医学教育延伸到长沙。推进了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并入南华大学的有关工作。

(六)坚持立德树人,服务学生取得新成绩

1.学生日常教育与管理有成效。研发《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制定《南华大学关于开展“品味经典·阅读成长”读书行动的方案》,推进了优良学风建设;深化实践育人,荣获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计算机学院电商兴农服务团队荣获全国优秀服务团队;落实“双助”计划,全年发放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共3011.45万元、生源地贷款金额3491万元;加强了“特色成长辅导室”建设,新增省级特色成长辅导室1个;深入推进心理素质提升示范校建设,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核科学技术学院入选全国首批“三全育人”试点单位,获教育部思政工作精品项目首批立项1项;荣获湖南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湖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学生资助研究先进单位、湖南省学生军训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高校易班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2.阳光招生有亮点生源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学校面向全国31省市录取新生7243人。本科一批生源比例再创新高,达93.38%;艺术类、高水平运动队、核类单招等9个招生类别招生稳步推进。

3.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有突破。全面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2018届本科毕业生共计6622人,初次就业率89.01%(全省本科高校平均就业率88.05%),居省属高校前列,毕业生考研录取率18.97%。获省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督查评价“优秀”;构建了完备的创新创业专门教育体系,实现教育体系全覆盖。扎实推进基地(平台)建设,智能机器人创新创业教育中心获省教育厅立项建设,获批 “湖南省众创空间”、“省级优秀创业孵化基地”等平台。加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建设,发表论文40余篇,获省级以上奖项30余项。获评2018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

(七)坚持对外交流,开放办学取得新突破

1.提升了教育国际化水平。2018年,学校加入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国外培训项目,获批留学基金面上、地方合作、青年骨干教师项目共24项。获国际原子能机构资助培训4人。通过上级部门组织的项目赴境外参加各类专题培训36人。学校及附属医院专项资助教学科研人员赴境外参加培训32人;学校应邀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与葡语国家高校校长论坛”。英国布里斯托大学、俄罗斯国立秋明医科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多所国外高校及香港教育大学先后来校访问。

2.加强了留学生教育管理。修订2019版的国际学生人才培养方案,首次启动国际学生博士层次的培养工作。印发了《南华大学国际学生手册(2018版)》《南华大学国际学生(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南华大学国际学生(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等文件,规范国际学生管理。完成了教育部对来华留学生医学教育评估,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教育获得教育部专家肯定,留学生教育教学质量位于省属高校前列。

(八)坚持凝聚人心,校庆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1.成功举办60周年校庆活动。制定了《南华大学建校六十周年校庆筹备工作方案》,成立了校庆工作筹备委员会,圆满举行了建校60周年纪念大会,6000余名海内外校友回母校庆祝生日;成功开展了“迎校友、回母校、建名校”系列活动;成功举办了“甲子薪传•筑梦南华”文艺晚会与焰火晚会;与浙江省诸暨市、中核环保有限公司、深圳灵狮文化集团等政府、公司和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组织了四大学术论坛,邀请了国内外院士、知名学者、杰出校友等来校集中开展了24场高端的学术报告;组织了校友企业专场校园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了8300多个就业岗位;接收了周华松、谭宗威、向帅兵等校友,上海、重庆等校友分会的各类捐赠,共计1800多万元。学校通过60周年校庆,系统总结了办学历史和办学经验,汇聚了校友和社会各界的力量,展示了全校师生的良好精神面貌,得到海内外校友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2.强化了校友工作。组织走访了20多个校友分会,邀请了数以万计的校友参加60周年校庆活动。在校庆期间,做好了1732名返校聚会校友服务工作,组织了6场“迎校友、回母校、建名校”捐赠仪式和协议签订仪式;组织了校友会二届二次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南华大学企业家校友分会理事长扩大会议,推动校企产学研合作落实落地。

(九)坚持依法治校,社会声誉实现新提升

1.完善了办学治理体系。修订印发了《中共南华大学委员会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细则》《南华大学校长办公会会议制度和议事规则》,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健全和落实校长办公会议事范围和规则。建立和修订完善了263项管理制度文件。完成了校学术委员会调整工作。坚持工会会员及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了教代会及工会等群团组织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2.提升了社会声誉。学校首次入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行榜,并列内地高校第65名,名列省属高校第二;在2018中国大学ESI高被引论文排行榜,学校位居全国第77名,名列省属高校第一;首次入围新兴经济体大学排行榜,并列内地高校第69名,名列省属高校第二;《中国教育报》要闻版头条以《以“本”为本—南华大学加强本科教学记》为题,对学校进行了全面报道;全国政协副主席何维、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省政协主席李微微、副省长吴桂英等省领导先后亲临学校调研指导,给予学校充分肯定。

3.加强了维稳综治工作。全年未发生任何涉校涉生的政治性事件、重大群体性事件、严重刑事案件和暴力恐怖事件和重大安全事故,顺利通过了“第一轮平安校园验收”和“第二轮平安校园立项”工作。获湖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4.规范了财务运行机制。制订了《南华大学政府会计制度实施方案》《南华大学公务卡暂行管理办法》等文件,推进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和公务卡制度改革。与四家银行签订了协定存款合同,全年利息收入710多万元,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5.强化了国有资产与招投标管理。出台了《南华大学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考核(暂行)办法》等文件,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和使用;修订了《南华大学采购与招投标管理办法》,全年共完成了138项采购与招标任务,预算总金额19518.24万元,中标总金额16814.59万元,为学校节约了采购成本2703.65万元。

6.加强了审计检查监督。修订了《南华大学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等文件加强了制度建设;全年完成工程维修预结算审计项目374个,金额129260.85万元。其中预算金额117069.45万元,结算送审金额12191.4万元,审定金额11145.07万元,为学校进一步节约了1046.33万元。全面开展了附属医院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为医院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十)坚持改善民生,办学条件得到新改善

1.改善了教职工福利。落实了学校在职和退休教职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政策,调整了2018年度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补发金额200万元;调整了在职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标准和增加了离休人员离休费,补发金额540万元;发放2018年度湖南省综治奖4050万(校本部)。为教职工继续提供工作日“幸福午餐”。

2.推进了新校区建设和老校区改造。雨母校区全年完成了2个项目的竣工验收、3个项目的施工、10个项目的施工图设计。雨母校区第一综合教学楼荣获“芙蓉奖”,这是我校建设史上获得的最高工程建设奖。红湘校区全年完成维修项目30余项;成立棚户区改造建设指挥部办公室,积极推进南华大学棚户区改造工程。

3.强化了后勤保障服务。平稳顺利推进物业外包改革,一次性解决后勤169名临时工历史遗留问题;加强节能工作,一期节能型校园节能监管平台成功通过验收,成功入选全国“2018年‘校园节水·安全供水·智慧管理’样板示范校”。

4.加快了数字化校园建设。全年完成了校银合作信息化项目11个,合同金额2537万元,其中5个项目已完成验收;完成了560多个学时相关视频录制工作。获第二十二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

5.加强了图书档案资源建设。组织开展了南华大学第七届“书香南华”读书月暨湖南省普通高校“一校一书”阅读推广等活动,图书馆被评为“湖南省资源共享服务先进单位”;积极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全力做好各类档案工作,持续拓展档案资源建设。

各位代表、同志们!

成绩来之不易,它凝聚着广大教职员工的聪明才智和不懈奋斗,饱含着全体师生员工的无私奉献和辛勤汗水。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为学校改革发展、安全稳定做出贡献、付出辛劳的同志们、老师们表示诚挚感谢和崇高敬意!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学校在建设和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适合现代大学发展的制度文化有待完善,干部队伍的素质、执行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作风建设有待加强;二是学科建设能力不强,更多的指标进展较慢,不适应于现代大学的建设;三是高层次优秀人才、学科领军人物不能满足学校“双一流”建设需要,引进与培养力度还不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亟待取得新突破;四是教师的教学、学术竞争力不够强,各类成果水平不够高,服务社会能力偏弱;五是科学研究能力有限,难以跟上国内高校的发展水平;六是办学经费有限,增加教学科研经费投入、建设美丽校园以及改善教职工待遇所需资金压力仍然较大。以上困难和问题,对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形成了明显制约,需要我们进一步改革创新,以更加扎实的作风和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9年的主要工作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一基三实、一路三建”发展思路的关键之年,是“机关作风建设年”“基层减负年”,学校将进一步全面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按照“一基三实、一路三建”发展思路,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构建南华大学“三大体系”,打好“三大攻坚战”,着力深化综合改革,不断激发学校创新活力,着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打造一流本科工程,着力推进“双一流”建设,加快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步伐,着力提升学校内涵建设,总结经验,凝聚共识,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下面,我就2019年的行政工作,重点讲七个方面。

(一)大力营造崇尚学术,尊重人才的价值体系,全面夯实人才队伍之基

1.强化人事制度改革。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深化和完善利于教师成长、人才潜力发挥的制度改革;完善教师发展中心的职能,积极统筹开展教师职业能力培训;加强对二级单位教师进修、出国培训的考核;完善以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的绩效分配体系;修订职称评定办法,注重师德师风、医德医风,坚持教学导向、学术导向和育人导向,强化教师国外留学经历的考核。

2.完善校院两级管理制度,深入推进新一轮综合改革。深入推进新一轮综合改革,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坚持精细化管理导向,全面推行目标管理,签订2019年度校院两级管理目标责任书,实施学院、职能部门“目标责任-目标管理-目标考核-目标绩效”制,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和办学水平。

3.加大高水平拔尖人才、优秀人才引进力度。坚持人才强校,各学院要主动出击,全年计划引进高水平拔尖人才第二层次5-8人,第三层次10-15人;引进博士100人,优化优秀人才的结构,加大对第三类以上人才的引进力度,力争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博士比例达到20%;进一步加强博士后的各项管理工作。加大对直属型附属医院高水平拔尖人才优秀人才引进工作的督促与指导。

(二)打好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攻坚战,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工程,加强研究生教育,强化人才培养质量

1.全面制定“一流本科工程行动计划”。制定《关于修订2019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的指导性意见》,全面开展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修订工作。下发《专业建设标志性指标体系》,组织一流本科专业进行对标建设、补短板,力争全面提升专业的办学水平,使一流本科专业能够达成任务书的第一年年度目标。进一步组织开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学习、大讨论、大落实”活动,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持续转变,把立德树人融入到专业教育中去,内化到学校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不断健全“三全育人”工作体系。

2.深入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工程。组织4个湖南省十三五综合改革专业继续对标建设,为2020年湖南省验收做准备。继续以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为重点,建设一批SPOC和MOOC相结合、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打造一流线上线下精品课程7-8门,力争三年内入选国家级一流线上线下精品课程3-4门。挤马虎应付的“水课”,树质量精良的“金课”,大力推进放心课程库建设,2019年继续分2期进行放心课程库遴选。到2020年,至少让90%的课程/教师达到合格、放心。

3.加快推进一流本科教学条件建设。加大投入开展工/医科平台建设、综合性实验平台建设、信息化平台建设和实验条件建设,推动教学实验室全面开放。完成三个大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第一期建设任务,年内实现学生进基地。建设好“两个基地”和“一个中心”,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为申报国家级创新创业类实践基地做准备,孵化和培育一批大学生创新团队。

4.强化教学质量监测。完善校院两级教学督导考核管理办法,改进教学巡查制度,做到制度化、经常化;加强学生教学信息员工作建设,提高学生信息收集与相关部门反馈的时效性;加强校内教学状态数据平台建设,完成2019年本科教学状态数据采集填报工作,实施教学状态的常态监测、诊断、改进;开展2019年度教学学院本科教学评价工作,加强评价结果运用,充分发挥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基础性与主体性作用,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做好专业综合评价和专业认证工作。组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工商管理、法学7个专业充分挖掘自己的资源、优势,力争在湖南省专业综合评价中取得佳绩。严格对照上一轮评估意见与建议,加强整改建设,组织化学工程与工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顺利通过第二轮专业认证(评估);全面总结借鉴已通过专业认证专业的经验基础上,结合学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加强规划,分级分批大力推进各专业做好认证准备工作,完成2020年专业认证申请。开展新办专业评建整改工作,组织日语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顺利通过2019年湖南省教育厅办学水平和新增学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评估。

5.提升生源质量和就业创业质量。着力加强招生宣传,加强招生录取管理,做好数据分析,继续扩大本科一批生源比例,力争保持湖南理科投档分数居省属高校前列。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压实责任,实施就业质量提升工程,做好就业数据核查工作,确保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1%以上。打造一批就业指导放心课程,推出一批优秀就业创新项目,表彰一批就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立项一批就业课题。

6.做好教学研究与改革。切实加强大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探索和改革学生培养的理念、模式和方法。组织国家教学成果奖申报工作推进会,凝练、提升国家教学成果奖申报质量。学校获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至少1项,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数继续保持全省第一,省教育科学规划重大招标课题取得突破。

7.加强研究生教育。扎实推进学位点建设,顺利完成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工作,进一步做好学位点动态调整工作,加强学位点内涵建设,做好下一轮拟申报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培育工作。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开展优秀导师和优秀导师团队评选活动,进一步完善导师招生考核评价制度。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稳步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调整研究生招生名额的分配,加强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完善研究生分类选拔机制和培养机制。完成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题库建设工作,继续扩大应届硕博连读和应届硕士报考博士研究生的比例,全脱产学习的博士生比例达到90%,完善优秀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工作。积极争取推免生计划的增加,并不断提升学校接收推免生比例。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推进放心课程建设,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8.加强学生日常教育与管理工作。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创新“思想引领”工程,带着爱做好学生思政工作,开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等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改革思政教育教学方法,让大师来学校教讲座,认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大学生思想教育质量;加快学生信息系统建设进度,依托易班平台,启动“智慧学工”建设,构建网络思政教育新格局;以心理素质提升示范校验收为契机,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双助”计划,大力推进精准资助,强化资助育人效果。提升宿舍管理水平,打造平安美丽宜居学生公寓,发挥环境育人功能。以承办湖南省军事理论课授课比赛为契机,打造国防育人特色品牌;扎实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建立大学生成长服务信息化工作平台,完善课外实践文化活动体系,助推学生全面发展。

(三)打好高水平成果产出攻坚战,大力推进“双一流”建设

1.抓好一流学科建设。围绕《湖南省“双一流”建设实施方案》政策,修订与完善《南华大学“双一流”建设实施方案》,聚焦“双一流”建设目标,强化实施措施,加强对建设项目(学科)的过程管理,有效提升学校学科水平,进一步加大省一流学科申报力度;做好学校排名提升工作;加强核医交流,增强核医结合,做好核医交叉科学建设;围绕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和学位点申报结果对学校学科进行分析、诊断与优化,召开学校学科建设学术大会,邀请国内学术学科建设快速发展的学校为我们传授方法与经验,制定适合各学科发展水平与特色的发展目标与计划,采取有力措施,创新学科发展,提升学校学科竞争力;通过《南华大学学科建设奖励办法》《南华大学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等激励措施来提升科研人员积极性,争取在2019年底,临床医学学科ESI全球排名提升10%,化学学科ESI全球排名进入1%,其他学科排名潜力值稳步提升。

2.加快推进一流科研平台建设。积极筹建南华大学长沙医学研究院,努力打造知名科研院所;组织协调各级科研平台的申报工作,力争在科研平台立项上有新突破,努力争取“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的立项建设;大力加强现有国家级、省部级平台的建设力度,提升内涵和竞争力。继续做好H1仿星器引进工作,组织进行运输、安装、调试等工作。加快推进工科、医学科研平台建设。

3.加强科研工作。全力做好各级各类项目申报工作,重点抓好国家级、省部级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科研项目申报数量和质量,提高项目的获批率。在自然科学领域,力争获得60-70项国家级科研项目,120-14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年度立项科研经费达到1亿元;在人文社科上,力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要有新突破,争取省部级项目立项40个以上,市厅级项目着重提高重大和重点项目的立项率;力争省优秀社科成果奖相比上一届申报数量翻番、获奖数量增加1-2个;培育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1-2项,全力争取教育部高校科技成果一等奖的突破。继续推进学校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专利申报质量和数量,促进专利申报及转化。严格严肃学术诚信建设,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和学术氛围。

4.推动一流学科建设项目评估工作聚焦学校“双一流”建设,切实做好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ABC工程。加强对遴选出4个一流学科重点建设项目、8个一流学科重点提升项目和2个一流学科重点培育项目检查和指导,按检查结果对项目类别进行动态调整,对建设实施不力、成效不好的项目实行中期淘汰。继续完善《南华大学“双一流”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暂行)》《南华大学学科建设经费管理办法(暂行)》等相关文件,强化项目过程管理,确保项目按期高质量完成。

(四)打好成果应用转化攻坚战,突出特色,服务社会,助推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

1.加强产学研合作与社会服务。加强与核、医、环保等行业对接,依托创新研究院和学科优势,进一步拓展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培育机制,鼓励与外单位间开展协同创新和产学研合作。优化产学研合作体制,加速科技成果市场转移转化,提升学校社会服务能力;推进技术合同认定,加强成果申报、鉴定、登记工作,培育一批优秀科研成果;继续完善横向科研项目结题管理;构建高水平智库专家队伍,开展战略和政策研究,为国防、核工业、省市地方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打造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的南华智库品牌。

2.以四大创新研究院为依托,充分发挥“三基地一窗口”的作用。通过地方搭台,产业出题,政产学研用联动方式,充分发挥学校人才、学科优势,以科研项目合作、关键技术攻关等为切入点,精准对接上虞、诸暨、东莞和长沙等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努力把四大创新研究院(上虞高等研究院、诸暨创新研究院、东莞协同创新研究院和长沙创新研究院)做实,打造成为学校校外人才培养的基地、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基地、实践与就业的基地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不断增强学校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度和贡献度,努力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五)深化医教协同,继续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

1.全面加强附属医院党的建设。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细化南华大学实施意见,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全面加强附属医院党的建设。按照《南华大学关于深化医教协同加快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南华大学关于附属医院进一步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基本规章制度的意见》,全面加强附属医院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2.加强附属医院内涵建设。以合作团队、合作平台和重点学科、创新团队、重点专科建设和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医教研水平,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实现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科与专科建设新突破,提升为地方医疗事业贡献率;进一步优化衡阳医学院的管理制度,推进一体化管理,指导医院抓好核心竞争力建设,推进医院综合排名工作;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开展医德医风专项治理,着力解决各医疗单位及医务工作者在医德医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的卫生计生行业形象;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做好医院发展的顶层设计,全力推进附属长沙市中心医院的建设,做好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并入学校有关工作,办好人民满意医院。

(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阔国际视野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南华特色话语体系,加强对“一基三实、一路三建”发展思路的宣传教育,建立共同的话语体系,凝聚南华共识,共谋学校发展;大力营造崇尚学术,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研制完善专业建设指标、学科建设指标、创新能力建设和党的建设等一系列考核指标体系;大力宣传南华名师、南华教学新星、南华最受学生欢迎教师、南华十佳优秀教师和南华十佳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先进事迹,筑牢广大教职员工立德树人的初心和使命。

2. 推进教育国际化。加大国(境)外人才吸引力度,力争“国家外专千人”项目获得突破。积极争取加入教育部“公派出国计划”项目,认真做好国家留学基金“青年骨干教师出国培训”项目推荐工作,鼓励并资助教师出国(境)外研修和培训。推进国际科研合作与交流,利用已经获批的国际合作科研平台(基地)引入各项科研合作项目。拓展学历教育对外开放计划,力争列入来华留学生中国政府奖学金高校名单,积极发展国际研究生教育,着力打造特色鲜明、具有国际影响的“留学南华”的高水平国际教育品牌。

(七)优化办学条件,建设美丽校园

1.加快推进雨母校区建设和红湘校区改造。全年完成人文社科楼、学生活动中心、南区主干道路管网及景观工程一标段(新校大门及前广场)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完成图书馆主体施工。力争完成电气数理实验楼、西北区学生公寓D5、D6、学生食堂、城建化学实验楼、机械工训实验楼、体育馆主体工程建设。力争实现西北区学生公寓D4D7-D10、工程教学楼、计算机信息楼、南面田径运动场、青年教师宿舍开工建设。力争完成一级加压泵站建设。启动创新创业综合楼代建工作,并完成施工设计。完成留学生综合楼立项工作; 完成红湘校区封闭式钢结构室内运动场主体工程,工学研究实验中心实验室、医学研究实验中心平台改造项目的启动建设并力争竣工;完成明德园1栋4、5单元维修改造、ESI科研室改造、磁约束核聚变研究中心维修改造及道路改造工程等项目竣工,并交付使用。启动西山科技谷深度设计及其它维修改造项目,持续推进南华大学棚户区改造项目。

2.加强财务与审计工作。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原则,合理编制2019年财务预算,加大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的资金投入力度。结合绩效考评引领资金投向,将绩效理念融入预算管理全过程。加强应收款项的管理工作,提高产业经营能力,继续发挥沉淀资金的理财作用,强化成本意识,避免不合理的开支。全面推行新政府会计制度,全面更新财务系统,完善新政府会计制度建设,优化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有效防控各类风险。

修订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办法,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继续做好对各附属医院和核工业卫校全面审计的整改工作。进一步加强财务及专项审计工作。继续加强对基建修缮工程项目、物资设备及服务项目招标价格的审计监督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加强国有资产及招投标工作。积极推进资产管理改革工作,提高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推进国有资产使用效益考核。继续推进公房不动产登记工作;做好学校各类工程项目的招标工作。积极搭建网上竞价平台,做好科研急需设备和耗材的采购工作。主动完成2019年采购预算项目的采购与招标任务。

4.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做好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完成“2间微课录制教室建设项目”的招标与建设、新老校区多媒体教室的升级改造、智能互动教室的建设。启动教师云盘、下一代云桌面、雨母校区模块化机房项目建设。做好一卡通用户服务工作,搭建一卡通网络虚拟机,深化一卡通系统的门禁功能,实现宿管系统与门禁系统对接。

5.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创新安全宣传形式,加强应急预案研究与实践,提高师生防范意识。强化安全稳定工作的研究,做好校园应急预案,完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突出技防,提高人防,提升现代科技安防水平。树立底线意识,进一步加强节假日和重要会议活动期间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防范工作,防止任何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以新增设危险化学物品管理机构为契机,提升安全精细化管理水平,抓实学校安全稳定的重点工作。构筑校地、校警联治联管长效机制,形成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进一步完善保密防范工作机制,防止泄密事件的发生。

6.做好后勤保障服务。创新管理手段,大力加强“智慧后勤”建设,持续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全面推进物业服务外包,努力提高学校物业服务质量;大力推进标准化食堂建设,做好南校食堂改造工作,提高服务品质,提升师生幸福指数。

各位代表、同志们!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尽职尽责,加快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的南华大学,以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上一条:解放思想 真抓实干,全力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加速跑”——校党委书记王汉青在南华大学四届五次“双代会”闭幕式上讲话
下一条: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