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以盛大阅兵仪式,同世界人民一道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共同开创更加光明的未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受阅部队。
在南华大学,师生们相聚在教室、学生活动中心、会议室、实验室等地,共同观看大会直播,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大会精神与阅兵盛况畅谈感悟,讴歌伟大抗战精神,抒发爱国情怀与使命担当,凝聚起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
铭记历史,奋进未来
校长张灼华表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是一次铭记历史、凝聚力量的盛会,激励着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振聋发聩,深刻阐释了中国人民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爱好和平、开创未来的共同心愿。面向未来,南华大学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担当作为,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更多南华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范毅强指出,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纪念阅兵,既是对烽火史诗的庄严致敬,更是一堂震撼人心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景课堂。今日列阵,是对英烈最嘹亮的回答,也是对青年最庄严的召唤:铭记苦难,不忘警钟;秉持初心,苦练本领;守住底线,勇攀高峰。国家安全,人人有责;复兴伟业,人人尽力!让历史记忆化作安全意识,让爱国热忱汇成人民防线,让和平愿景在坚不可摧的国家安全体系护佑下代代相传、行稳致远。
公共卫生学院辅导员孙越龙谈到,这场阅兵集中展现了我国国防现代化的辉煌成就,更是一堂生动的国家安全教育课,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的历史训诫。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中国始终坚持防御性国防政策,是和平发展的坚定维护者。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将引导学生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筑牢国家安全屏障贡献青春力量。
退伍大学生、核科学技术学院2022级伍作滔动情地说:“观看胜利日大阅兵,心潮澎湃,更感使命在肩。军营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国家安全并非抽象概念,它源于每一份坚守、每一次训练、每一颗炽热的报国心。强大的国防力量是国家安全的根本基石,能战方能止战。我们要深刻理解‘国无防不立’,将家国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主动成为国家安全的忠诚守护者。”
强国有我,科技自立
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夏昆强调,80载风雨兼程,中国已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强盛,这份“强起来”的荣光,正是无数先辈用热血与牺牲铸就的时代答卷。我们将始终以服务国家需求和满足人民需要为导向,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服务科技自立自强上扛起责任。聚焦核工业、医疗卫生等关键领域,培育能破解“卡脖子”难题的栋梁之材,攻坚核电安全、肿瘤防治等核心技术,用人才培育夯实强国之基,用科技创新点燃发展引擎,为教育强国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更多南华智慧与力量。
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张志军表示,“惊雷-1”空基远程导弹、“巨浪-3”潜射洲际导弹、“东风-61”陆基洲际导弹、“东风-31”新型陆基洲际导弹,首次集中展示我军陆、海、空基“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在这背后,是我国核工业体系的坚实支撑,是铀矿冶学科打牢的核威慑力的坚厚基础支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将持续在铀矿冶“卡脖子”领域深耕细作,既培养支撑核工业发展的栋梁之材,也产出守护国家安全的“硬核成果”,为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南华力量。
核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两弹一星”精神研究会指导老师何正忠表示,国家安全是发展的基石,强大的国防是和平的保障。当年,先辈们在极端艰苦条件下铸就了国之重器,打破了核讹诈,奠定了大国地位。国家安全依赖高素质人才,我们要传承“两弹一星”精神,在反应堆、辐射防护、核技术应用等领域精研深耕,掌握更多“国之重器”,突破“卡脖子”技术,筑牢国家战略安全屏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核科学人的智慧和担当。
坚定信念,培根铸魂
学生工作部、武装部部长李照认为,今天的阅兵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征程的首次阅兵,是人民军队奋进建军百年的崭新亮相,不仅是国家实力的展示,更是一本“行走的”爱国主义教材,是一堂致敬历史、面向未来的生动的国防教育“大思政课”。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积极探索富有南华特色的国防教育新模式,持续推进国防教育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进一步激励学生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筑牢学生国防观念,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这次阅兵气势磅礴,国之利器一一呈现,与抗战时的艰难困苦形成鲜明对比。”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周江平感慨道,80年前的巨大民族牺牲,在党的卓越领导下化作今天的山河壮丽与雄风激扬。中华民族不屈服于任何敌人,也不会屈服于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任何艰难险阻。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教育学生勿忘国史,勿忘前人的英勇牺牲,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铸牢爱国之信念,树立民族复兴之信心,坚定为国之强大而主动奋斗之决心。
数理学院辅导员欧雷激动地说:“听到战士们一句句‘听党指挥,能打胜仗’的口号,看到各类新型武器装备,让我激动得热泪盈眶。在此次阅兵中首次受阅的网络空间部队方队,让我意识到面对当前波诡云谲的国际形势以及成长于网络时代的青年学子,我们必须坚守育人初心,全面构建线上线下协同、多维度覆盖的思政教育防线,引导学生在数字化浪潮中明辨是非、筑牢信念,在回望历史中汲取力量,在与时代同频共振中坚定前行,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基础医学院辅导员周玲表示,胜利日阅兵以铁血军魂诠释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深刻内涵,既是致敬英雄的庄严仪式,更是思政教育的生动教材。作为一名辅导员,在震撼和感动的同时,我也深刻感受到思政教育需以历史为镜、以时代为脉。我们要通过主题班会、情景模拟、红色实践等形式,引导学生从历史记忆中滋养理想信念,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厚植家国情怀;从感悟时代使命中勇担责任,将爱国情转化为勤学力行的报国志。
不负时代,不负青春
电气工程学院2025级研究生魏宇文说:“作为一名研究生,观看抗战胜利日阅兵让我心潮澎湃。阅兵展示的国产先进武器装备,以及空中梯队的跨越式发展,彰显了国家科技实力的整体跃升。这激励着我们珍惜和平生活,不畏艰难、勇攀科技高峰,将专业所学与国家发展需求紧密结合,把个人研究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用知识和创新为国家贡献力量。”
计算机学院2024级赵一诺分享道,装备方队出场时,我忍不住压低声音欢呼,“安全感”在此刻具象化了。最让我触动的是抗战老兵方队——他们坐着车缓缓经过,虽然身形佝偻,可敬起礼来,手臂依然绷得笔直。有位老兵胸前别着满满一排勋章,镜头拉近时,我看清他脸上的皱纹里,好像藏着整个烽火年代。他们用青春换来了我们的青春,我们能做的,或许就是把他们的故事讲下去,把这份“不服输”的劲儿,用在实验室里的攻关、课堂上的钻研上,这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回应。
“我真切感受到,胜利的荣光、历史的回望与未来的希望,正在中国大地上交织激荡,也在亿万人民心中升腾。”公共卫生学院2022级本科生米青东深情说道,作为新时代公卫青年,我们要牢记历史教训,不忘国耻,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继续奋发向上,为守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继续前进。
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2024级研究生孙执豪感慨道,整齐划一的方阵、先进精良的武器装备,以及那震天响的口号声,无不彰显着祖国的强大。从昔日饱受欺凌的弱国,到如今屹立世界东方的强国,英勇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胜利,如今转化为科技、国防和经济的腾飞。我们生活在和平稳定的时代,能安心求学、追求梦想,这份幸福来之不易,更要懂得好好珍惜,继续努力,为祖国新时代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校党委委员、副校长王利华表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是历史回响与时代强音的交织,是跨越时空的民族凝聚力涌动,更是14亿中华儿女同心向未来、共筑强国梦的磅礴宣言。我们要铭记历史,奋进未来,更加自觉拥戴领袖,拥护核心!要赓续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坚定理想信念和实干担当作风践行立德树人使命,为实现湖南“三高四新”美好图景,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民族复兴强国建设育好时代新人,贡献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