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安全学学科评议组主办的国家安全学人才培养研讨会暨衡山论坛在南华大学举行。论坛汇聚国家安全学学科领域智慧力量,分享教学实践成果,破解培养痛点难题,为国家安全学人才培养质量跃升搭建交流合作的桥梁。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安全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范维澄,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南华大学校长张灼华,衡阳市委书记刘越高,湖南省委副秘书长袁美南,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程琳,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刘静等出席论坛。

会上,范维澄对此次会议给予高度评价,并就推进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提出建议。他指出,国家安全学科要培养具有全球全局和战略思维以及观大事察风险、谋远略控全局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科带头人需具备坚定政治立场、战略视野、开拓魄力和决心,以务实进取精神破解发展难题。人才培养工作要紧密围绕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助推学科持续发展。
张灼华简要介绍了南华大学的办学历史和发展成就。他表示,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是守护国家发展大局的关键支撑。此次研讨会汇聚了全国国家安全学领域的顶尖专家,将为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指明路径。南华大学将以此为契机,推动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为维护总体国家安全贡献“南华力量”。
刘越高表示,衡阳市历来高度重视国家安全工作和国家安全人才培养,坚持把国安工作同经济社会发展一体谋划、一同部署,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未来将借鉴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始终把坚定维护政治安全放在首位,坚决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
程琳表示,安全和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国家安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的重要保障。5年来,国家安全学学科在学科建设理论研究、学科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发挥智库作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同时在学科体系建设、特色办学、保障体系等方面存在不足。
刘静指出,国家安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是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加快国家安全学科建设,实现新增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的突破,正是湖南省改革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将进一步加大对南华大学国家安全学科建设的支持力度,深化研究生培养改革,稳步提高学科建设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
会上,袁美南为“湖南省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基地”授牌。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国家安全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沈逸;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国家发展与安全研究院鼎新学者刘澍等专家学者进行示范课程教学。
沈逸表示,本科生与研究生在国家安全教学中存在根本区别,本科生教学应更注重知识传授、意识培育和防护技能培养,而研究生教学则应侧重于理论深化、科研能力训练、学科交叉融合。刘澍表示粮食安全是事关国运民生的挑战问题,保障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要贯彻新粮食安全观,坚持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于铁军,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系特聘研究员、副系主任蒋新宇,陕西师范大学国家安全学院院长张亚泽,南华大学国家安全研究院执行院长刘文君等专家学者围绕人才培养模式与路径作经验交流。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安全学学科评议组全体成员,衡阳市副市长谢宏,南华大学校领导王利华、夏昆、周青芝、李乐等,以及来自全国28所高校的专家代表参加会议。